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典型做法和特色经验

         2022-06-22        1802

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典型做法和特色经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努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持续推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进一步推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立院长担任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创新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定期召开创新创业工作会议,组织动员、研究部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制订、完善《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制度》、《经济与管理学院关于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奖励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学院认真修订教学大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院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二、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工作。

(一)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机械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而应该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鼓励学生做有志向、有担当、有作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及时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行专业课程、专业发展相关讲座,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开展重点行业单位岗位体验项目、实习生招聘、社会调查与实践、就业能力提升类专题培训等。通过课程、讲座、咨询、培训、实践等环节,聚焦每个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二)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教师队伍的质量成正比。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保证。为适应学校转型发展,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院制订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关于教师到企业锻炼的管理办法》。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是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研发经典的创业案例,丰富其创业实践经验,强化其创业实践能力。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能力。学院积极推荐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入驻我校大学生创新科技园,给予创新创业学生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和创业孵化活动提供平台和服务。学院利用电子商务实训室、会计手工实训室、证券与投资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等12个实训室,让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像“用友财务管理”、“上海顺博市场营销”、“奥派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软件的仿真学习,提前接触一下企业软件,适应创业流程。学院积极开展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认证等培训课程模块,获得认证证书后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鼓励在校生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推荐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创新为引领,以实践为形式,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讲座,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广泛开展与专业实训相结合的相关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学院成立周口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两个研究机构,与政府、企业、创业园等开展紧密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四)以赛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鼓励师生参加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让竞赛成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近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在2012、2014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网络虚拟运营专项决赛中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高校一等奖;在学创杯”2016年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河南省总决赛一等奖“DESEN”德森杯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商函大赛一等奖河南省第三届物流仿真设计大赛暨“京东杯”第二届全国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中均获一等奖;在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MBA/电子商务专项赛全国总决赛荣获两项铜奖、“学创杯”2017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河南省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2017年 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中荣获团体等奖和一等奖

    三、以服务为根本,提高就业服务和指导水平

学院广泛开拓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鼓励学生在毕业之前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日后择业奠定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与实践基础,利用多种方式与社会接触,拓宽视野,加深认识,增强体验,有计划、有步骤地与社会相融,接受社会,关心社会,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亲切感,锻练自己的胆识和技能。

学院精准把握毕业生就业动态,预判形势,做好服务。学院定期总结分析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需变化,了解每位毕业生就业意向和就业现状,定向推荐适合学生需求的求职信息。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利用加强时间走访调研企事业单位,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大量企业需求信息,为就业工作的后续开展奠定基础。

学院强化基层就业导向,精心收集整理基层就业信息和政策,开展“基层就业、基层成才”主题教育活动,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结合就业形势,以杰出校友讲坛和就业指导系列讲座为载体,针对性提高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银行求职备考等就业指导讲座的数量和质量,引导毕业生拓宽求职视野,提高择业能力。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打造“智慧就业平台”,确保就业信息推送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学院注重开展就业帮扶,准确掌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为其申请求职补贴和提供就业补助,制定“一对一”帮扶计划,实施重点指导、重点推荐、重点培训。

学生创新创业总做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整体规划,稳步推进经济与管理学院立足特色和实际情况,积极开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齐生共长,共同取得良好效果。